一个月3例!32岁厨师突发热射病,多器官衰竭险丧命
虽说立秋已过,但“秋老虎”的威力丝毫不减,杭州的高温天气依旧肆虐。连日高温下,极易发生中暑。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在今年入夏以来,共接诊5例严重热射病患者,特别是最近一个月内就连续接诊了3例。其中一位32岁的厨师,因热射病导致多器官衰竭,命悬一线。
持续高温天气让杭州如同一个巨大的桑拿房,而厨房更是“重灾区”。32岁的厨师小吕(化名)在闷热的厨房里忙碌了一整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后,感到头晕乏力,测体温发现飙升至38.7℃。起初他没太当回事,以为只是普通的中暑,喝了点凉水就躺下休息了。然而,到了凌晨,意外发生了。小吕在浴室突然晕倒,发现时,他已经意识模糊,皮肤滚烫得吓人。家人赶紧将他送往当地医院。化验单一出来,血液指标全线崩溃:肌酐飙到正常值5倍,肝脏指标AST突破2000U/L,肌肉溶解的肌酸激酶更是高达22453U/L,肺部CT显示右下肺有斑片影,存在肺部感染;降钙素原更是超过正常值400多倍,出现了炎症风暴……全身器官像被放进蒸笼,正在加速“融化”。当地医院考虑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建议立即转院治疗。
随后,小吕被转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急诊科主治医师郑娉娉在了解病史及检查结果并结合职业特征后,做出了判断:“这是典型的热射病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市一医院急诊抢救团队迅速启动“热射病救治流程”,为小吕进行冰毯降温、保护肝肾功能、持续CRRT治疗以及抗感染治疗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经过7天的全力抢救,小吕终于睁开了双眼。几天后,他的体温稳定在37.2℃,肌酐和肌酸激酶都回落到正常水平。

“大家千万不要低估高温的危害。”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谢赟告诉记者,小吕的情况,几乎是集齐了热射病的几大高危要素。厨房本就是高温环境,他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劳作,身体无法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散热。更关键的是他在早期忽视病情,在出现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时,没有及时停止工作进行休息和处理,而是选择了坚持,再加上他本身有基础疾病,这几大因素多管齐下,使得病情迅速发展。
谢赟提醒,老人、婴幼儿和慢性病患者在高温天气下要格外注意。由于老年人对温度的感知可能不敏感,所以不要单凭感觉判断室温,要以实际测量的温度为准;不过分节约,在高温天气要合理使用空调,保持室内适宜温度;不单独居家避暑,尽量有人陪伴,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要关注其预警信号:异常安静或烦躁、皮肤发红但无汗、尿量明显减少等,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身体受到高温影响的表现。
慢性病患者更要格外注意,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波动>5mmol/L要提高警惕;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骤降20mmHg需及时就医;心功能不全患者体重日增>1kg可能提示水潴留,要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