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猴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来江门塘口镇诗意栖居:一场“无界创客”的文化乡村逆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7 14:39: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 江门报道 “现在这里年轻人多了,景也好看了,你能看到的碉楼和旧址都焕然一新了。”在开平南站下车后,本地人李师傅无不得意地一边说,一边打着方向盘,将汽车驶入塘口镇塘口墟。

不到半小时后,引擎声在砾石地上戛然而止,汽车刚好停稳在覆着褐棕色涂层的穹顶建筑旁,这五个“蒙古包式样”的粮仓静静矗立,一侧的建筑物落地窗倒映着流动的云絮,上面镌刻着近期开设的摄影艺术展名字,透过落地窗望去,三两个人正在里面边喝咖啡边翻阅书籍。

这里便是广东首家先锋书店。2021年,为了活化江门开平塘口旧圩片区,天下粮仓被改造为先锋天下粮仓书店,独特的空间设计,复活了原本的陈旧粮仓。去年,先锋书店营业额超500万元,吸引旅客超150万人次。

不止先锋书店落地,还有一批身怀诗意生活的年轻人来到塘口镇,有在此扎根11年的乡舍再构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人李继津、民宿开拓者谢沃根、留学归国博士陈国栋等,他们唤醒“沉睡”的旧街建筑,把旧碉楼打造成“网红民宿”,将村校旧址变身“乡村咖啡馆”,并策划了诸如“七夕等墟”的乡村市集活动,用年轻人的力量“打捞”更多的塘口故事。

正是近年来年轻人与乡村的重新对话,让原本只剩9户人家的塘口旧墟,发展成聚集了2000多名各类人群入住、充满烟火气的墟镇,成为数字游民、游客争相聚集的文化地标。为了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扎根塘口这一文化热土,近期,江门启动塘口“IE公社”建设工作和“无界创客”招募计划,通过“一根网线连天下”,汇聚更多数字经济时代下的青年人才,实现“事业与诗意生活并存”。

塘口镇党委书记黄巧娜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人才振兴是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IE公社”项目就是为了吸引具有创新思维、跨界能力的创客加入,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共享的乡村青创社群,不仅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还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年轻人的力量盘活村里资源,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

(五个陈旧粮仓改造形成的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摄/吴佳楠)

上世纪20年代,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华侨思念家乡,在海外打拼赚钱后积极回乡兴建碉楼,碉楼在建筑风格上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建筑特点,拥有古罗马式、欧美别墅式、德国堡垒式等风格,在江门开平,迄今仍保存完好的碉楼就有1833座。

距离市区约10公里,开车行驶不到半小时,就能来到开平下辖的塘口镇,在这里,橙黄色晚霞映照着大片葱绿的田野,寂静山脚下的湖面闪烁着微弱的光,从城市到乡村的转换很快就能在这里实现。

“乡村离城市很远,却离世界更近。”李继津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城市里的人在心理上可能会认为乡村很远,但很难想象塘口这么小的村落竟然与世界近代史有如此多的共振关系,让回乡建设的视角不只是在乡村,而是与世界产生更多联系。

塘口镇旧墟拥有历史设计感的建筑一下子“抓”住了当年刚毕业的李继津眼球,“塘口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在这里做乡村社区项目,还能与周边建筑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互联动,加上地方政府与地方华侨都很愿意把最宝贵的项目直接交给一线青年实践,这是很难得的机会。”

于是,李继津与合伙人租用当地旧五金厂、钟表厂、旧邮局三栋共2100平方米的建筑,将原本蛛网密布的旧工厂改造为干净时尚的“塘口空间”。“我们希望以活化空间作为塘口社区计划的起搏器,吸引更多个体与企业参与到塘口社区活化计划中。”李继津说。

不过,改造旧建筑只是活化乡村第一步。过去,塘口旧墟在特定日期里会云集周边村民到这里赶集,但随着人口外迁,塘口墟村一度仅剩9户人家留守。

如何真正吸引人流,重现过去人流集聚盛况,拯救即将“消失的村落”?这成为来到塘口镇的“李继津们”思考的重点。

“在乡村,有好的硬件空间不代表就有人来,没有更好的内容生产空间带来人流,乡村也只是独木难支。”于是,李继津团队在塘口镇策划“七夕等墟”、在地创生节等节庆活动,其中“七夕等墟”现场吸引人流超过3万人,实现地方经济效益超60万元;在地创生节现场人流量超5万人,为地方创收超2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乡村振兴最缺的不是钱,而是愿意扎根在乡村里带来活力的年轻人。”卓益顾问公司负责人刘世游认为,人才是乡村活化的核心。几年前从广州来到塘口镇工作后,刘世游团队便提出游牧计划,运营当地的人才饭堂、青年小酒馆等,让来到塘口镇放松的青年有短暂的停留空间。

如今,与李继津、刘世游一样到塘口镇进行乡村建设的还有民宿开拓者谢沃根、留学归国博士陈国栋等一大批优秀年轻人。据统计,目前有2000余名“新塘口人”在这里扎根,近三年塘口镇新增初创企业372个,引进文旅、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30多名,带动超2000人就业,其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成功实现了“人才逆袭”。

如何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参与塘口镇的乡村建设,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近期,塘口“IE公社”建设工作和通过“一根网线连天下”的“无界创客”招募计划正式启动,让一群打破地域、行业、思维边界的创新创业者,比如自由职业者、远程工作者、乡村规划师、建筑师等数字游民,来到塘口共建开放协作的社群网络,在松弛的乡野间迸发创新创业的火花。

“不管I人还是E人,来了都是一家人。”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表示,塘口是中国千千万万最普通的小镇之一,但通过各方的努力,这里在未来将成为不一样的小镇,启动“IE公社”和“无界创客”招募计划,就是要为青年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几年前团队从黔东南搬到塘口扎根的无名营造社建筑创意总监马禹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现在塘口已经聚集了一波有趣有才的年轻人,“IE公社”的设立一定会吸引更多兴趣相投的年轻人一拍即合来到塘口,未来的塘口将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生活化社区。

(塘口镇不少旧建筑被重新设计、改造,摄/吴佳楠)

从只剩下九户人家发展到如今集聚了两千多名各类人群入住、充满烟火气的墟镇,对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资源优势的塘口来说,人流量无疑是活化当地的重要因素。但与许多传统村庄一样需要直面的现实是,把人真正留在乡村建设很难。

“乡村振兴不是以一年为时间刻度的,必须是以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刻度。”李继津表示,通过改造建筑和活动策划吸引人流只是一方面,但在数字经济如此发达的当下,乡村工作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农村培养一支人才队伍,十分不容易,有可能培养完后他会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回大城市,这时候,农村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方式会发生变化。

李继津认为,过去十年是自己在塘口镇一个人的故事,未来十年塘口镇将是一群人共创的故事,以更加开放、多元方式吸引青年人才,这也印证了塘口镇以更加耐心、包容的状态支持各类年轻人扎到土地里,帮助人才成长。

“一群人的共创”,与塘口新启动的“IE公社”和“无界创客”招募计划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也是塘口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对破解乡村人才短缺难题的深刻探索。

据介绍,“IE公社”的字母“I”用抽象的“鱼”形态,意为网络用语“摸鱼”,意为年轻人在乡村的慢节奏里沉淀,在自然的怀抱中重获创造的力量;字母“E”的中间笔画,是抽象的键盘,代表“无界创客”以数字创意改变世界。

“无界创客”作为“IE公社”的主体,涵盖数字游民、远程办公者、文创从业者等多类群体,他们可依托塘口的碉楼景观与乡村空间,开展跨境电商、短视频创作、文旅策划等新业态,实现“事业与诗意生活并存”。

“无论是打卡还是常驻,我们都希望通过打破地域、身份、背景限制,吸引大批‘无界创客’来塘口打卡、旅居,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共享的乡村青创社群,构建青年返乡创业的现代化乡村社区新形态。”塘口镇宅群村委会书记方晓莹表示。

事实上,“IE公社”和“无界创客”招募计划正是立足塘口“青年创业”与“数字文化”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吸引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文旅开发,让塘口镇成为吸引年轻人扎根创业的文化热土,在地青年既能传承文化基因,又能畅享个性表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

今年,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平市、塘口镇推出《塘口“数字化小镇”建设方案》,首期聚焦“IE公社”与“无界创客”计划、侨乡新大众文艺社与网络文学青创孵化中心、网络微短剧与影视拍摄基地等三大任务。

近期,“侨乡新大众文艺社”以及“广东网络文学(江门塘口)青创孵化中心”建设正式启动,这是“IE公社”项目迈出的第一步,也是让数字产业与文化遗产相结合实现创意落地的一步。

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姚笛(红娘子)表示,塘口镇是一个既旧又新的小镇,一方面有着众多世界非遗和古建筑,另一方面像先锋书屋、艺术公社以及特色民宿等都展现出艺术感和设计感,这里有许多故事可挖掘,能为创作者提供各类题材的切入点,正在合作创作关于江门碉楼的短剧,内容涉及当时的历史、碉楼建筑以及华人出海等方面。

据了解,为了让青年与乡村互相成就,让世界看到塘口的创新活力,随着“数字化小镇”建设的深入推进,“IE公社”计划瞄准“数字游民”和创意工作者,提供低成本创业空间、共享办公设施,符合政策条件的创业项目可以申请最高30%的补贴,并通过“栖塘计划”配套人才公寓、饭堂等福利,解决子女入学、医疗等后顾之忧。

陈冀表示,“IE公社”计划初心在于突破地域界限,让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才汇聚塘口,突破产业界限,推动文创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突破身份界限,让各类人才都能在这里找到发展的舞台,将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和一系列政策,创新构建“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四类人群共生共荣的发展生态。

据介绍,下一步,塘口镇计划联动网络文学孵化中心、影视拍摄基地等项目,进一步巩固人才生态,让“IE公社”成为乡村数字经济的活力引擎。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