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猴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庆第1眼 | 外贸一季度“成绩单” 重庆有何“硬核”看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1:22:00    


近年来,受地缘冲突等原因影响,国际形势复杂,全球贸易都受到了一定影响。进出口压力之下,一季度,我市外贸取得这样的成绩,进出口总值1651.4亿元,同比增长4.1%,高于全国整体进出口增速2.8个百分点。这份外贸“成绩单”,重庆究竟有何“硬核”看点?抢滩海外市场,重庆又有何新招?我们首先走进一家摩托车企业,看看这家小企业,它是拼出大市场。





走进位于巴南的宏立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仿佛进入了一个摩托车展览会。“定制化”,是宏立摩托最大的特色。


重庆宏立摩托车事业部总经理胡小波介绍说,有客户需要100台弯梁车,公司给他定做100台,需要50台越野车,公司就给他做50台越野车。大的工厂追求的是产业化,订单几千上万,就忽略了小客户的需求。宏立正好就做小客户的需求。重庆摩企的优势就是反应快,有一次有个客户要求12天交货,客户说这个货必须得要交出去,不然的话他就采购印度车了,当时公司就12天时间给他搞定了。为什么我们能做到这么快?跟重庆的产业链配套资源体系的完善很有关系,公司一般的配套体系一般都有主供和副供两个体系,如果说主供跟不上,副供马上就上了。接下来,非洲市场肯定要稳住,稳定饭碗,未来的方向应该是南美。现在南美市场销量一年就3万多台,希望未来三年会上10万台。




一季度,重庆民营企业表现亮眼,进出口占总值的半壁河山,尤其是摩托车行业。去年,重庆摩托车出口502.7万辆、204.5亿元,量值均居全国第三;而今年一季度,我市摩托车出口65.2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刚才短片中,企业负责人提到,企业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灵活快速反应,得益于重庆的产业链配套体系,怎样的配套体系?市经信委今年最新统计,目前我市有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40多家,现有规模以上零部件配套企业400多家,已形成年产1000万辆整车和2000万台发动机的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发动机车架、仪表等各大总成完备生产能力。完整且有韧性的产业配套,为重庆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稳健的保障。


外贸一季度“成绩单”,重庆有何“硬核”看点?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三个“新”。一、新市场,今年一季度,东盟继续为重庆第一大伙伴,而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则大幅增长30.9%和41.2%;二、新动能,今年一季度,中间品出口362.8亿元,增长23.2%,对重庆出口增量贡献超五成,成为了出口增长的关键动能。




今年一季度,重庆中间品出口以362.8亿元、23.2%的增速成为外贸增长的核心动力,对出口增量的贡献率超五成。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这一数据一定程度上凸显了重庆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新定位,即日益成为“供应链关键节点”城市。近年来,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对机械设备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中间品需求激增;另一方面,重庆依托综保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优势,日益成为连接中国制造与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中转站”。


市场人士分析,中间品出口的高增长也与重庆民企的亮眼表现有关,民营企业的灵活性使其能快速捕捉新兴市场需求。如拉美市场进出口增长30.9%,就很大程度源自当地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等产品的需求。


此外,今年一季度,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356.7亿元、位列全国第1;电动汽车出口26亿元,同比增长48.2%。




新动能澎湃,背后是重庆产业结构的系统升级,拿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来说,一季度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继续稳居全国第1,这也带动了智能手机、服务器、功率半导体等新兴领域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放量,显示出外贸质量的结构性提升。同时,中间品出口的跃升,也为内陆城市参与全球产业链提供了一条新路径,通过强化物流枢纽功能、瞄准新兴市场,如非洲、拉美国家的工业化窗口期,中间品领域完全可以实现差异化突破,进而推动“重庆造”从数量向质量跃迁。


我们提到三个“新”,除了新市场、新动能,还有一个“新”,新举措。重庆持续推出的各项创新举措,通过政策协同、标准对接、平台搭建等组合拳,全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合川区清平镇是国内重要的日用玻璃产业基地之一,这里聚集着100余家玻璃行业相关企业,在高硼耐温玻璃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远铃玻璃是其中之一,产品广泛运用于小家电行业,约三分之一产值涉及出口,与此同时,企业的核心原材料无水硼砂,来自美国。重庆远铃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云忠 介绍说,用土耳其硼砂可以代替美国硼砂,企业已经开始用了差不多10来天了,对生产包括玻璃的性能没什么影响。


面对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我市各级政府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搭建市场平台,九龙坡区近日组织19家重点外贸企业奔赴广州参加广交会,预计签订意向协议订单超5万单;市商务委也组织多家外贸企业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市商务委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商务部“外贸优品中华行”重庆站系列活动为依托,在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设立外贸优品专区,并同步组织采销对接活动,为更多外贸企业搭建桥梁,拓展市场。



市商务委对外贸易促进处副处长赵蕾表示,将进一步帮助外贸优品进大型商超、进步行街、进专业市场,推动内外贸渠道对接、品牌对接、标准对接,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帮助重庆外贸优品拓展国内市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如何让重庆企业多维度出海,更稳健地参与全球竞争?在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超 看来,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重庆获批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以来,积极引导企业内外贸一体经营,加大国货潮品外销、外贸优品内销、保税商品展销力度,在推动内外贸市场双向对接、双向赋能等方面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提高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建议重庆以“六个一体化”构建为抓手,积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标准认证体系、内外贸一体化产业体系、内外贸一体化流通体系、内外贸一体化平台体系、内外贸一体化服务体系和内外贸一体化政策体系建设,助力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重庆外贸的稳健增长,验证了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逻辑。构建多元化市场体系、推动产业价值链升级、创新服务举措,优化贸易结构,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三个“新”的协同发力,增强了经济韧性,也必将让重庆内陆开放的步伐走得更加有力。  


(重庆广电-第1眼TV 傅了 吴静 张月藐 李艺 袁媛 李波 翁弋然 综合报道)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