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圈粉”又“吸金”
六朝博物馆的“六朝有好‘市’”。
5月1日,走进六朝博物馆的“六朝有好‘市’”,飘逸的米白色字幅、雅致的竹席凭几,仿佛踏入千年风雅画卷。伴随悠悠古琴声,漆珠、雕版、香薰等错落的摊位上,技艺传承人各展绝活。
“竹林七贤”大漆珠串。
“‘竹林七贤’大漆珠串是迎五一推出的新品,今天销售也最为火爆。”“长物萬仟”摊位负责人阮熙原介绍。这是一款融合了竹林七贤风采与六朝文化精髓的创意饰品,其中主珠融入了山水诗画的空灵和名士风流的清逸,配珠绿色系玉石的温润光泽模拟了六朝青瓷的釉色。特别设计的挂件,对应着“竹林七贤”标志性物品,如嵇康的古琴,刘伶的酒葫芦等。“戴上这款珠串,好像触摸到历史的余温,感受到魏晋名士风采和六朝文化韵味。”一名游客眼中满是惊叹和喜爱。
“镇有诗意·生活市集”现场。
这个假期,由镇江博物馆承办的“镇有诗意·生活市集”,邀请游客在镇江博物馆广场与英国领事馆旧址共赴春日之约。镇江博物馆社教员程晓怡介绍,创新业态是本次市集的亮点之一,博物馆广场区域汇集全国知名流动餐车品牌,从全国各地开车而来,领事馆旧址花园区域则集结本地多家特色商户。现场还举办各种创意文化活动,比如“文物互动”板块,寻找宋朝东坡与佛印battle(较劲)名场面;“诗词仙女棒”板块,手持蝴蝶翅膀书写镇江诗词。
文旅深度融合,风景都成“课堂”
淮安西游乐园特色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5月1日,景区客流量已突破3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超七成,创历年新高。”淮安西游乐园公司董事长李广生说。据介绍,这个五一假期,西游乐园打造了沉浸式夜游+科技光影秀,开展国潮市集、音乐嘉年华、花车巡游、主题演绎等特色活动,《龙宫“趣”借宝》《哪吒cos秀》等精彩节目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呈现,打造了一个可体验、可互动、可打卡的游园新体验,让游客收获一场跨越时空的游园记忆。
郑伟平作品 《直茶碗》。
演出形式多元,彰显文化活力
据了解,南京保利大剧院的原创科学冒险舞台剧《哈小浪奇遇记恐龙岛大冒险》,脱口秀节目《唐香玉主打秀》《黑灯爆火主打秀》,江苏大剧院的南京市话剧团话剧《摇曳的秋千》,无锡大剧院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经典喜剧《蛛网》、常州保利大剧院沉浸式园林喜剧《半园·珍珠塔》等门票全部售罄或基本售罄。
蹬伞《孔雀东南飞》。
“我们平常演出时间为20:30—22:00,这个假期,我们增加了18:30—20:00的场次。”夫子庙喜剧汇剧场运营部经理林青介绍。由青年杂技演员领军人物印函呓表演的蹬伞《孔雀东南飞》备受欢迎,5把伞在演员的脚下翩翩起舞,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场内设立观众席位600左右,5月1日晚场的票几乎售空。
《方橙市大侦探》演出现场。
“5月1日,南京老门东开心麻花沉浸剧场《方橙市大侦探》的观众人数和销售额同比都增长了100%。5月3日、4日老门东场次门票接近售罄。3日—4日,开心麻花还将带着《乌龙山伯爵》在荔枝大剧院上演3场,预计会有2000名观众走进剧场欣赏这部麻花剧王。”开心麻花江苏区域副总经理于珊珊介绍,购票观众主要来源于江浙沪地区,其中,江苏省占比最高(约55%),南京本地观众为核心群体(占江苏省60%以上);上海、浙江、安徽等地游客占比约30%,核心受众集中于18—38岁(占比85%)。
新版《只此周庄》。
“五一假期前,行浸式多维空间剧《只此周庄》焕新重启,从剧情内容到舞美场景都进行了全面升级。5月1日至3日,每天也加演至四场演出,5月1日的票基本售罄。”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总监高良平表示。
据了解,焕新后的《只此周庄》进一步加强3D视觉效果和人物内心独白,从周庄这一个小起点扩大到整个“江南梦”。“我们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使传统故事更具视觉冲击力与现代张力,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期望以此探索出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打造可借鉴、可推广的新样本。”《只此周庄》总导演靳韬说。
来源:交汇点新闻
编辑:蔡阳艳
审核:高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