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猴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讯息 > 

黄冈全面推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09:25: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胡小军 通讯员郭斯、陈文雯)8月26日,黄冈召开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倪志勇就全市两级法院2024年以来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作介绍。

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对标“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新要求,切实强化司法保护力度、不断创新司法保护举措,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激励创新创造、维护公平竞争等职能作用,为该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发挥审判职能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真保护创新、保护真创新,依法惩治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

2024年以来,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202件,刑事案件26件,42名罪犯受到刑事处罚;在92件知识产权民事侵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50%。

依法整治恶意注册商标和仿冒侵权行为,加大地理标志、驰名商标、传统品牌、老字号保护力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力度,助力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市中院被国家版权局评为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1件知识产权案例入选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加强协同保护

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坚持上下联动一体发力,创新推行知识产权纠纷“示范判决+联动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调解成功率同比提升16.4%。

加强跨区域司法协作,会同荆州、九江三地法院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不断扩大朋友圈、织密保护网。

加强执法司法衔接,与市检察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商联等单位共同设立“黄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站”,建立信息互通、资源互用、优势互补、工作互动工作机制,以优质高效的司法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完善工作机制

提升司法保护效能

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机制改革,构建“1+2”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格局,全面推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探索试行先行判决、临时禁令等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小额诉讼案件快速处理机制,着力破解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等难题。

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平均审理用时35.41天,同比减少10.3天。

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选聘一批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加入两级法院人民陪审员队伍,探索“专业法官+专业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审理疑难复杂知识产权案件的工作模式,推动知识产权审判提质增效。

加大司法供给

助力黄冈品牌建设

结合黄冈资源禀赋,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围绕蕲艾、英山云雾茶、道地中药材等知名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联合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设立12个专门司法保护服务站,加大对黄冈本地特色品牌保护力度,为该市品牌建设助力添彩。

充分发挥司法的外溢效应,及时梳理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发现的行政执法和社会治理短板弱项,主动发出司法建议2份,以法治力量推动社会治理风险化解。

针对末端经营者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维权手段少等问题,通过邀请参加旁听庭审、发布典型案例、现场说法释理,在“黄法时讯”开设宣传专栏等多种方式,加大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创造、保护品牌的共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