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猴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渭源县第一中学举办第二届50华里远足研学活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08:56:00    

5月9日,渭源县第一中学举办以“探寻渭河文化 磨砺英才意志”为主题的第二届50华里远足研学活动。高一、高二年级1300余名师生在50华里的征程中,完成一堂沉浸式的"大地上的思政课",用脚步触摸文明根脉,以实践深植家国情怀。



上午七时,高一、高二级师生齐聚校园举行出征仪式,校长的动员讲话和全体学生宣誓为大家注入了澎湃的精神动力。随后,校长为学生代表授旗并发出征令,正式拉开了这场行走的思政课序幕。

嘹亮的口号、昂扬向上的歌曲伴随着整齐的步伐,学生们用脚步丈量渭河文脉,以远足淬炼青春信仰。经过6个小时的坚持,队伍在交警、医生、媒体人、老师和自发前来参与活动的家长们的共同护送下,如期到达目的地渭河源景区。



50华里的远足,磨炼的不仅是学生们的体能与意志,更锤炼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和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在这场特殊的"大地上的思政课"中,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不怕苦、肯吃苦"的优良品质。


高二(2)班学生 刘雨童

高二(2)班学生刘雨童说:“走进渭河源的研学,像是打开了一本会呼吸的森林古书,我们跟随着老师们的步伐,仿佛能触到家乡文化和历史的温暖,听着同学们的欢歌笑语,那些被阳光映在地上的影子,也被赋予了青春的意义,从校园到森林,每一步繁琐却充满仪式感,通过本次研学,让我深刻明白了文化,自然不是书本上的图片,而是活着的流动的,需要我们用双手去传承的血脉。”


学生家长 雒永前

学生家长雒永前说:“作为一名学生家长,能够亲身参与这次徒步活动,深深地体会到这次活动的意义非常大。首先,强健体魄,磨炼意志。汗水渗透衣衫的过程恰恰是教会孩子们坚持的最好方式,当咬牙走完全程,收获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我能行'的自信。其次,走进乡土,厚植情怀。作为黄河上游古文明的发源地,渭河源的一草一木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孩子们走进风景区,触摸'大禹导渭'的传说、观察山川的壮丽、感受生态保护的成果,这比在课本上得来的要生动鲜活,家乡的山水将会成为他们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难以忘怀的根脉。”




在渭河源景区,全体师生参加了“校景合作·相约源头”共建共享启动仪式。景区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了渭河源文化历史,渭源县中医医院医护人员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师生们的精彩表演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渭源县第一中学还为协助此次活动的相关单位和企业赠送锦旗。仪式结束后,学生们开展了自由研学活动,探寻渭河文化,感受华夏文明魅力。

将思政课堂"搬"进绿水青山,让教育在行走中焕发新的生命力。相比首届,此次远足研学活动的规模扩大了一倍,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育人内涵进一步深化。这场别开生面的户外思政课,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生生不息的种子。


高一19班班主任 包新泰

高一19班班主任包新泰说:“这次50华里远足研学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与历史文化课,对孩子们而言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成长之旅。从校园走向渭河源,我们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坚持诠释青春力量。一路上,同学们相互搀扶、彼此鼓励,体现了责任与团结。抵达渭河源,望着‘大禹导渭’的壮观景象,孩子们既惊叹于家乡的自然风光,也深刻体会到‘饮水思源’的文化内涵。这次研学,不仅磨练了意志,更培植了家国情怀,激励学生以更坚定的信念担当时代使命。”


高二9班班主任 王海勤

高二9班班主任王海勤说:“此次研学活动意义重大,它能塑造学生的品格,滋养学生的心灵。在研学过程中,学生们走出课本的局限,在秀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中开阔视野,感悟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研学活动是行走的课堂,能带给学生们别样的体验,这些体验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记者:漆曼莉 实习生:田野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