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星河有了一颗“南浦星”!南京一中迎来高光时刻
5月8日,南京市第一中学迎来了一个载入校史的光辉时刻——南京一中“南浦星”命名仪式!浩瀚星河中,从此镌刻下“南浦星”的名字,这不仅是对学校百年办学成就的至高褒奖,更是全体一中人仰望星空、追求卓越的精神象征!

院士致辞:
期待同学们在“南浦星”指引下逐梦前行
据悉,“南浦星”的“南”取自南京一中南校区所在的中山南路,“浦”来自南京一中北校区所在的浦云路。此次“南浦星”的成功命名不仅是对南京一中一体化办学的认可,更是对学校科学教育卓越成果的认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常进先生通过视频发来祝贺:“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崇高荣誉,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单位都以这种方式铭记在星空之中,以表彰其在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他们的贡献不仅在地球上熠熠生辉,也在宇宙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常进院士表示,一直以来,南京一中扎根南京教育沃土,坚守教育初心,紧跟时代步伐,以创新卓越的科学教育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为国家战略下的人才发展注入蓬勃动力。南京一中的科学教育实践样板,为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如今浩瀚星空中拥有了一颗“南浦星”,期待同学们能够在它的指引下逐梦前行,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南京一中的智慧与力量。
高光时刻!
紫金山天文台向学校授牌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党委委员、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赵海斌宣读了“南浦星”国际命名公报并详细介绍“南浦星”的发现历程及轨道运行情况!南浦星是2011年10月3日,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19年5月给予530768号永久编号,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该天体的发现命名权。2025年2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复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的530768号小行星命名为“南浦星”。
现场,南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勇,南京市政协教卫体(文化文史)委员会主任张生,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吴秀亮,南师附中校长朱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党委委员、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赵海斌,南京一中党委书记居艳,教师代表方国权老师,学生代表吴俊枢共同点亮“南浦星”。

赵海斌主任向南京一中颁授“南浦星”命名证书铜牌,南京一中校长陈立其代表学校接收!
书记致辞:
教育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南京一中党委书记居艳在致辞中表示,南京一中从1907年崇文学堂的朗朗书声,到如今双校区比翼齐飞;从石城脚下的三尺讲台,到浩瀚宇宙的星辰大海。“南浦星”的命名,不仅是对南京一中近百廿办学传统的致敬,更是对未来教育的浪漫期许。
“‘南浦星’从发现、申请到正式获批,历经了整整4年,其间得到了常进院士、朱焱校长等各位专家、领导的支持和协助。”居艳说,跨越118载,学校始终秉承“求真”校训,培养了以茅以升等为代表的31位两院及外籍院士,一大批在文化、科教、艺体领域的领军人物,以及服务于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劳动者。宇宙苍穹中,南京一中除了拥有“南浦星”,还有以南京一中三位校友命名的小行星,“家祥星”“刘林星”和“饶子和星”,他们是南京一中的杰出校友,也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先驱者。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这颗编号为530768的独属于南京一中的小行星将永远提醒我们,教育既要脚踏实地深耕杏坛,更要仰望星空胸怀宇宙。全体一中人将在教育的星辰大海中继续探索前行,与宇宙中的‘南浦星’交织辉映,迸发出更为璀璨的一中光芒!”
学生代表:
在“望星会”与繁星共舞

高一(7)班金雷在发言中讲述了自己在“望星会”社团与繁星共舞的奇妙经历:“难忘去年初秋,当我在社团介绍手册上,如寻宝般挖掘到这一成立40年的天文社团时的欣喜。置身于漆黑的天象厅,当星空被投影在特制穹顶,仿佛打破时空界限,漫步于星辰之中。老师的讲解不仅贯通中外,而且生动有趣。最难忘的无疑是登上顶楼的天文台,借助学校的远镜观测金星。当那颗炽热的星球真正出现在我眼前,喜悦与激动在心中爆发成无数细小的火花,足以照亮茫茫黑夜。”
“望星会的活动,让我们在课业中不忘停下脚步,仰望星空。而如今,漫天繁星中有了独属于崇文学子的‘南浦星’。在我们怀揣理想的征途上,它必将成为那颗最亮的星,指引我们前行。”
光辉岁月!
上世纪60年代就有天文兴趣小组,群星璀璨
“今天参加‘南浦星’的命名仪式,我非常激动。‘南浦星’对一中学生是一种触动,对老师和学校也是巨大的鼓舞。我想借此东风,将来一中的天文活动肯定能开展得更好。”南京一中退休教师方国权介绍,“南京一中天文兴趣小组的活动从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那时我还是一中的学生,参加了天文兴趣小组。1982年我从南师大毕业分配南京一中当物理老师,我和地理组的老师一起开展天文活动,开设天文讲座,组织学生观星,学生非常踊跃,活动开展非常顺利,在南京市小有名气。1985年7月,南京市教育局把学生天文活动中心设在南京一中。
南京一中资深地理教师、南京市天文爱好者协会理事臧锋老师介绍,“南京一中‘望星会’最早叫南京一中‘天文兴趣小组’,2008年我们到新疆去观测月全食,改名为‘望星会’。我们的天文活动开展主要是在星期六下午,校内课程在天象厅进行,带领学生认识一些天体的运行规律,也有户外观星课程,比如到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等地观测星空,启发学生对天文学的热爱,培养了很多天文学人才。近年来,一中学子多次在各类天文竞赛中获奖。比如韦传钰同学2018年参加了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就获得了金奖和最佳观测奖。还有很多同学都是从兴趣小组出发,进了大学继续学习天文,现在从事天文研究工作。”
精彩讲座,
南大教授讲述“流浪行星”

命名仪式结束后,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南京一中1999届校友黎健为同学们带来《流浪行星入侵太阳系》的科普讲座。
“太阳系现在有8个行星,还有很多小行星。大家在观测中发现,小行星呈现出某些奇特的空间分布,这是如何形成的?进而提出猜想,可能会有一个太阳系以外的行星曾经进入太阳系,以其强大的引力改变了太阳系的结构;此外,这颗行星还有可能会留下来,成为太阳系第9个行星。”黎健副教授围绕他们所提出的这个有趣猜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天文学界最新的研究,激发同学们对宇宙星空的好奇。

谈起一中印象,黎健说:“我对一中的印象特别好,一中的环境,老师,学生的发展都非常好,我特别喜欢方国权老师,他特别聪明,善于启发我们去思考。一直到上大学到读研究生,我还经常跟大家提起,我有一个特别好的物理老师。”
链接:
小行星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个永久编号,后面一部分是一个名字。小行星的命名权一般属于发现者。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一般根据发现者的提议而进行命名。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须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公布于世成为该天体的永久名字。
通讯员 兰倩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摄影 新华日报视觉中心 刘莉 视频 高一鑫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