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猴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枫桥经验”流动在基层——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育林社区巧用“三招”化解矛盾纠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0:10:00    

社区援助律师(左一)正在调解居民纠纷。(记者刘青霞摄)

新疆网讯(记者刘青霞)“楼上漏水好几个月,墙皮掉得满地都是,房东一直拖着不解决,真让人头疼!”“想立遗嘱又怕孩子起争执,不知道该咋弄。”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卡子湾街道育林社区,居民们曾被这些烦心事困扰。如今,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跨越两千多公里在此落地,社区通过馨语调解室、流动调解桌、民情恳谈会“三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馨语调解室:“小调解”托起“大和谐”

在米东区育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楼,一间15平方米的调解室,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的鲜活见证。今年以来,社区以调解室为依托,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模式,累计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类问题38件,成功率达95%,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调解室由社区负责人统筹,整合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法律明白人”(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居民)等组成“红色调解队”。每月开展“法律讲堂”答疑活动,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邻里关系、物业纠纷等与基层民生紧密相关的问题,邀请法官、律师现场答疑。

今年7月,社区援助律师郭渠江在调解遗嘱纠纷时,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继承纠纷相关条款,为居民详细讲解解决措施。“郭律师,您这么一讲,我心里有底了,太感谢您了。”居民张玲听完后满意地离开。

据了解,下一步社区将持续深化调解室功能,探索“调解+普法”“调解+帮扶”等模式,让矛盾化解更有力度和温度。

流动调解桌:简单纠纷当场调处不过夜

“楼上邻居养了一条狗,晚上老叫,吵得我们老两口无法休息”……8月10日,在米东区育林社区的小区居民楼下,一张摆着“流动调解桌”标牌的长桌旁,居民正诉说着烦心事。

这是社区联合民警、市惠民传盛法律咨询公司法务专员推出的新举措,将调解服务从办公室搬到居民楼下,实现“疙瘩事现场解”。

当日一早,由社区民警、调解员、法务专员组成的“三合一”调解队刚支好桌子,50岁的李宇荣急匆匆赶来:“楼上漏水,我家屋顶墙皮脱落一大片,多次找房东协调都没进展,这可咋办?”社区民警立即启动“三方会诊”,半小时后物业便预约了防水施工队。“没想到在楼下遛个弯就把烦心事解决了,这效率太高了!”李宇荣竖起大拇指。

“居民李秀丽反映楼下邻居喂养流浪猫,影响居民生活。”社区调解员收到消息后,迅速上门调解,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李秀丽笑着说:“这流动调解桌太方便了,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好!”

81岁的赵玉芝咨询遗嘱事宜时,法务专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自书遗嘱、公证遗嘱的区别,还贴心建议:“您可以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当见证人,我们全程协助办理。”“太贴心了,这样我就放心了。”赵玉芝满意地说道。

“这叫‘急诊室’调解。”育林社区党委书记卢萌介绍,简单纠纷当场调处不过夜,专业问题现场支招不绕弯,疑难案件民警跟进不反复。

数据显示,首场活动接待40余人次,满意率达98%。育林社区的流动调解桌“服务菜单”还将根据居民需求不断更新,下一步计划加入心理咨询队伍,让基层治理更有尺度和温度。

民情恳谈会:架起党群“连心桥”

“今天把大家请来,就是想听听大伙儿的心里话!”8月15日16时,米东区育林社区五建家属院小游园处,社区党委书记卢萌笑着开场。20余名居民代表围坐成圈,现场氛围十分热络——这是社区每月一次的“民情恳谈会”现场。

恳谈会不设“主席台”,居民想说啥就说啥。退休干部郑余强说:“小区里大件垃圾清理不到位,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话音刚落,二单元的张丽娟接话:“单元楼的对讲系统坏了半个月,住户来个亲戚进不来总是乱按门铃。”

社区工作人员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卢萌边听边点头:“大家提的问题,我们件件记在册,能马上解决的一周内反馈,需要协调的明确解决时间。”

恳谈会结束第二天,社区就联系物业公司更换了单元楼的对讲系统;垃圾清运问题通过卡子湾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一周后协调城管部门对小区内的大件垃圾进行了清理。“以前有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恳谈会开在家门口,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好!”居民刘雨昕笑着说。

今年以来,育林社区通过民情恳谈会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5条,解决率高达98%。从小区公共设施维修到绿化提升,从老年人日间照料到青少年暑期托管,一个个民生难题在恳谈会上破题,一项项惠民举措在协商中落地。小小的民情恳谈会,成了社区党组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更成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大舞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